首頁 > 撿骨流程

  • 關於撿骨 撿骨俗稱「撿金」、「洗骨」、「拾骨」。
    意指其至親逝世後,約略八到十年的時間,從腐爛遺體內取出骨頭,放入罈中貯存;是一種二次葬的葬禮習俗。其習俗源來自於清乾隆以後由大陸閩、粵移民而來台灣,遷徙者可將先人遺骨帶回故鄉籍貫地或新的居住地,於其撿骨習俗,自成為國人喪葬禮俗的一項固有文化了。
    撿骨時間通常會取決於亡者過世時的年紀,一般來說,年齡愈大,撿骨的時間也就愈晚,如果下葬地較潮濕,時間也會需要往後推延。
  • 撿骨所需文件 一、除戶證明。(起掘證明、遷葬證明)。
    二、申請人身分證正本、印章、與亡者有親屬關係之證明文件。
    三、原寄存地出具之骨灰罐(甕)寄存遷出證明書。
    四、國外運回之骨灰罐(甕),應檢附海關單位之通關證明及有 關權責單位出具之火化許可證明。(含翻譯本)
  • 撿骨所需用品 一、黑雨傘一把。
    二、祭拜土地公的祭品及壽金。
    三、祭拜祖先的祭品及四方金。
  • ●撿骨擇日
    撿骨必須要擇日進行,一般是照往生者的生辰八字做依據來選黃道吉日;或是要請專業風水師依祖墳的座向而選日,或用子孫的八字、命盤擇日。

  • ●祭祀儀式
    依各地民間習俗來行祭拜禮儀,是以尊敬天地神司,尊從前人行之,相信前賢所為必是其理所在 。
    撿骨祭拜物品:
    1.黑雨傘一把(開棺後其魂必尋黑為避,拿黑雨傘是讓祖先有避身魂之所) 。
    2.土地公供品:土地公壽金、四果、糖果餅乾、紅龜、紅圓、小發糕
    3.祖先祭品:祖先金銀紙、四果、糖果餅乾、紅龜、紅圓、小發糕

  • ●開穴破土
    開穴當天的日子,最好是在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,陽氣較旺的時段進行,犯正沖的人盡量不要參與,因有可能遇沖煞疑慮,而破土或打墓碑時,在場所有人建議都暫先迴避。

  • ●開棺撿骨
    撿骨開棺當下須撐黑傘為避免先人頭部直接照射太陽 , 接下來撿骨師會焚香告知請先人起身 , 視先人骨骸保存程度 , 保存較為完整者一般會先撿其手部骨骸 , 再逐一將各部位撿起 。

  • ●火化裝罐
    請撿骨師為先者開穴起金後,待清理完畢,視先骨是否乾燥,或是否需二次火化,再為其裝載至金斗甕,或骨灰甕;若為骨灰甕,需經由撿骨師二次火化,才能裝載入甕。

  • ●圓滿晉塔
    完成撿骨後並封罐後,專人將先人骨甕載至指定納骨塔或私人家族墓園,由風水師或禮儀人員擇定良辰吉日協助完成晉塔儀式及安金定位。

以上列出的為一般撿骨進塔的流程,其中仍有許多的細節應注意,撿骨之事為家人及先人的大事,建議向專業禮儀師諮詢及安排。
PAGE TOP